寫日記       申請日記       用戶列表
Powered By : Showhappy.net

日記

日記主簡介

<<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

2007 年 4 月 11 日 星期三 【晴】

各自做少少o野,present前兩小時先見面整體,竟然都pre到
頹到呢,明明兩堂,12:30開波(其實再遲o的),13:40放人?

馬嶽:如果將來民建聯派阿丁出o黎選,唔係選Mr. BA呀,新人就可以重新包裝過先出o黎選,
   例如可能換過副眼鏡,或者改一改髮型……
Eric(向Sam咬耳仔):其實應該整容先啦~

>>April 12, 2007 at 1:01:50 AM GMT+8


2007 年 4 月 10 日 星期二 【乍寒還暖】

要翻查過去15年英超o既資料,有冇隊贏完榜首,轉頭輸俾榜尾
想點呢?聽大通present,竟然可以完全冇約出o黎傾,各自為戰

久違o既莊務,睇場,八強(UCBA vs PHI) + 第一場四強(INT 1 vs Staff 2)
衛冕o既Staff 2終於倒下,後防一次失誤,馮錦輝尾段失機,輸俾INT 1
失波之後,馮錦輝一次浪射唔知射o左去邊後,大聲叫隊友唔好心急…

中大超級聯賽決賽:國際生1隊 vs 哲學系或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April 10, 2007 at 10:39:59 PM GMT+8


2007 年 4 月 9 日 星期一 【晴】

遲o的還返部機俾表弟,玩鋪勁!以前WE 9都玩過o既經典明星隊
以前o的波冇今日咁體力化,點解反而咁多體力95樓上o既喪屍?

哥頓賓士(英格蘭)、拉維利(瑞典)、普荷美(比利時)

卜比摩亞(英格蘭)、朗奴高文(荷蘭)、阿莫奴斯(法國)、布林美(德國)、迪西里(法國)、樸比斯古(羅馬尼亞)、沙治(西班牙)、畢列拿(德國)

列卡特(荷蘭)、達杜尼(意大利)、尼斯堅斯(荷蘭)、卜比查爾頓(英格蘭)、迪甘斯(法國)、馬圖斯(德國)、列巴斯基(德國)、奧華馬斯(荷蘭)

丹尼士羅(蘇格蘭)、尤西比奧(葡萄牙)、普斯卡斯(匈牙利)、史杜捷哥夫(保加利亞)

*-*-*-*-*-*-*-*-*-*-*-*-*-*-*

有話直說      《打份工使乜死而後已?》

越講得自己死而後已,越講得自己像雷鋒般甘願粉身碎骨服務人民,越給人虛情假意的感覺。
曾蔭權上京領取國務院頒發的特首任命書(不知誰說漏咀,講錯「委任狀」),見溫家寶。溫總
勉勵他,要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諧,獻出一切,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中國人搞政治,動輒要生要死,好像沒有一死的心理準備,就不夠全力以赴,唔做到死,好像
有所保留。朱鎔基打貪官,造100個棺材,99個給貪官,也要特意留一個給自己。從政者要為公
眾服務,不過幾時要你獻出生命?

任重如擔任戰時首相邱吉爾,都不過「貢獻鮮血、辛勞、眼淚和汗水」,邊使出命?列根以77
歲之齡卸下總統之職,邊有繼續為國效力?期後16年,直到93歲蒙主寵召,他都在安享晚年,
醫老人痴呆,20世界最受愛戴的總統,都未沒有貢獻美國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而且,煲呔講明呢五年打工喳,下屬打份工,那會為老闆死而後已?五年後他離任特首時都不
過68歲,以香港男性平均活到80歲計算,還有十多年命,這十多年可怎麼貢獻香港繁榮穩定和
諧?抑或,他曾說希望有生之年見到普選,2012年有普選,他一離任便升天見上帝?

翻舊帳:兩年前年老董腳痛「升職」(政協副主席嘛),人大釋法話「新的」特首只做兩年,因
    為這次是「換人」不是「換屆」。如今,煲呔做滿兩年,連任,再做五年,2012年便
    不能再選下去。換言之,最初的兩年已被計算作一屆,但為何這一屆只有兩年?人大
    釋法,政治權宜,引來無數答不來的問題

>>April 9, 2007 at 11:42:58 PM GMT+8


2007 年 4 月 8 日 星期日 【晴】

o係review article同兩個present之間偷到時間,整個下午奉獻俾WE
幾支國家隊o既人腳俾人o黎個翻天覆地o既改動,update球員能力

>>April 9, 2007 at 12:39:48 AM GMT+8


2007 年 4 月 7 日 星期六 【晴】

呢個鐘數先做完review article,實在太慢喇

>>April 7, 2007 at 10:25:34 PM GMT+8


2007 年 4 月 6 日 星期五 【晴】

報應,邊睇波邊睇reading,根本做唔到review article,報應

>>April 7, 2007 at 12:45:41 AM GMT+8


2007 年 4 月 5 日 星期四 【微冷】

每年呢個時候,媽媽都返大陸,屋企再次陷入無政府狀態
可惜,為3040 Review Article埋頭苦幹,仲有1040 present

>>April 5, 2007 at 9:24:48 PM GMT+8


2007 年 4 月 4 日 星期三 【微冷】

短短一粒鐘搞掂1040 present框架,要o係短時間內各自修行
今日馬嶽呢個課題,上sem某科聽過唔少,今日有深度得多

競選辦為義工搞慰勞宴,邊辛苦得過全職?由Time Square轉去Sogo
好似幾正宗o既越南菜,食o野之餘,當然唔少得一眾義工經驗分享

魅力無法黨(蒲蒲 + Nat Nat + 魚魚) + 阿文(Long Time No See) + Jay + Jay嫂 + Eric + Ricky + Kingsley + Pauline

之後o係仙踪林飲o野繼續吹水,CU + HKU + CityU大混雜,各自交流
競選辦日日都踢哂腳,不過仍然感到無盡o既人情味,個fell太正喇

*-*-*-*-*-*-*-*-*-*-*-*-*-*

黃偉豪﹕香港是否具備民主化的條件?——再看亨廷頓《第三波》

【明報專訊】作者為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

在香港,民主遲遲不到來,因此研究香港政治的學者,除了說明香港如何適合民主的運作外,
另有一個同等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解釋香港為何還未有真正的民主化。

由哈佛大學的星級政治學教授亨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所寫,在1991年出版的《第三波》[1]
一書,曾對爭取民主的人士,帶來很大鼓舞。因為他所寫的,是綜合全球約三十個國家,在
1974年至1990年期間,由極權走向民主之路的經驗,一直是支持民主人士的重要理論支柱和指南。

可是,細看《第三波》的內容,其實有喜也有憂,因此把《第三波》視為民主化是勢不可擋的
世界潮流的理論根基,是一種較為一廂情願的片面說法。而它對民主化的憂慮和保留,亦對解
釋香港遲遲未能民主化的政治現狀和現實,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首先,當中的一大美麗誤會,是把「民主」等同「民主化」。兩者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亨
廷頓的《第三波》的研究焦點是「民主化」,並非「民主」,亦即是解釋為什麼民主政制會產
生,而非什麼是支持民主政制運作的足夠條件。能夠分辨兩者的差異,是極之重要,因為有條
件使民主制度有效運作的地方和國家,不等於民主就會自然降臨。

香港便是最佳例子。香港所面對的難題是如何民主化,而非是否有適合條件支持民主運作。香
港早已達到很多國際研究的客觀標準,萬一香港出現民主,理應會運作暢順,但最大的問題正
在於如何為香港爭取到民主,這是一個「民主化」,而非「民主」的問題。以往不少香港政治
討論均集中在香港是否有適合發展民主的條件上,對於解釋香港不民主的政治現實就顯得乏力。

亨廷頓在《第三波》中早已提及鞏固民主運作和促進民主化的因素可以是不相同的(35頁)。而
根據第三波民主化的國家經驗,要成功達致民主化,有五大元素(45-46頁):

1. 現有的極權政府要有認受性(legitimacy)的難題,特別是在表現上失誤,例如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

2. 由經濟發展所帶動的社會發展,包括整體教育水平的提升和中產陪階級的大量增加。

3. 教會扮演積極的領導和動員角色。

4. 外在行動者(external actor),包括其他國家,如美國和蘇聯,及國際組織,在政策上的轉變。

5. 國際間民主化的示範作用(demonstration effect),亦即已民主化的國家的經驗,對相近而類
似,但又未民主化的國家的衝擊。

此外,亨廷頓在全書中均很看重支持民主的政治領袖的角色,以及精英之間在民主化過程當中
的互動。在他眼中,有了以上的5大元素還未必足夠,還需要有使元素產生和發揮作用的人
(causer),這就是出色的政治領袖。因此,我們亦可把政治領袖視作民主化的「第六元素」,甚
至是最關鍵的一環。

把民主化的六元素放在香港之上,不其然會對香港的民主化產生較悲觀的看法,但亦似乎對解
釋香港的持續不民主,有較大說服力。

先談教會的角色,由於香港不是一個高度宗教化的地方,適用性有限,即使香港的天主教會很
想推動民主化,所起的作亦不大,可謂有心無力。

關信基﹕香港爭取民主視乎中國取態

其餘的元素大都和中國有關。早在1991年,即亨廷頓出版《第三波》的同一年,我系的關信基
教授,亦在著名的中國研究學術期刊發表名為〈權力依賴與民主轉變:香港的個案〉[2] 的文
章,指出在回歸後,香港只是依賴中國存在的政體,在大小分明、強弱懸殊下,香港要成功爭
取民主,中國的取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亦即亨廷頓的第四元素、外在行動者——中國,反而
是香港民主化的最大絆腳石。

中國長期扮演香港民主化元素的化解者(decauser),即盡力化解有利香港民主化的元素。特區政
府每當有嚴重的政策和表現失誤,其認受性受衝擊,在中國的強大後盾的支持下,一切又安然
渡過,使到香港往往不能積聚或形成足以挑戰現有制度認受性的危機。

中國如此堅定地阻礙香港民主化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亨廷頓所提的國際間民主化的示範作用,
可以是雙刃劍,當它鼓勵人民推翻極權,同時又提醒極權防範被民主推翻。在中央眼中,香港
民主化對內地的示範作用不容輕視。

在中央不欲看到香港全面民主化的前提下,要加快民主化,就是要增加管治者的管治成本及政
府的管治聯盟中出現分裂,他們之中有人可以在民主化中得益,成為與反對派的民主改革者的
合作伙伴,共同推翻極權。可惜,第二元素、即經濟發展帶動社會發展,包括整體教育水平提
升和中產階級大量增加,暫未為管治者帶來不可承擔的成本。關信基的研究已指出香港人的政
治妥協心態。在他1988年的調查中,支持民主的人高達83.9%,但當他們要在民主與安定繁榮
中作出取捨,有六成人都選擇安定繁榮;選擇民主的,不足兩成。

20年差不多過去了,港人對於爭取民主的心態是否依舊? 如果是,又可以加大管治者的成本?
在政府的管治聯盟中出現的有權而支持民主的精英, 又去了哪裏?

亨廷頓的《第三波》只是爭取民主化的劇本,但香港卻一直欠缺當中的重要主角——包括熱情
的群眾和出色的領袖 。

參考書目﹕

1.Huntington, Samuel P. (1991)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Oklahoma: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2.Kuan, Hsin-Chi. (1991) "Power Dependence and Democratic Transition: The Case of Hong Kong."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28 (Dec), pp. 774-793

>>April 5, 2007 at 1:47:42 AM GMT+8


2007 年 4 月 3 日 星期二 【微冷】

我話唔趕時間o者,唔使要我o係salon坐一粒鐘呆等o掛?

P.S.點會冇粗口o架?


>>April 3, 2007 at 10:27:41 PM GMT+8


2007 年 4 月 2 日 星期一 【乍寒還暖】

應Tanya之邀做《公民夜話》嘉賓,去中環o既互動電視做直播
係咪可以同Kingsley都再活躍o的?個半鐘,好多位都想講幾句

個半鐘都係Tanya同家洛帶動,佢o地問到先發言,其實可以打斷話柄
以前每集《龍門陣》都係由今晚o既監製所監製,對我同Kingsley寄語
23:30完節目,o係中環返深水埗易過返中大,所以返屋企,聽朝再走

P.S.週日相片已更新

*-*-*-*-*-*-*-*-*-*-*-*-*-*-*-*

呂大樂﹕單向化的文憑拼搏遊戲

【明報專訊】作者為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最近訪問一位中產家長時,她提出了一套甚有啟發的見解:「我不清楚什麼是『獅子山下精
神』,也不了解何謂香港人的拼搏精神,但我相信問題並不在於有或無,也並不關於多了還是
少了。我們的問題是:這個社會經過一段快速發展之後,環境、空間已經變得愈來愈狹窄,令
人感覺不自在,侷促不安。」她還說:「很多香港人一天到晚還在談『獅子山下』,講在過去
只要努力奮鬥,每個人都有出頭的機會,其實是有兩種心態。一是懷舊,順便講講一代不如一
代;二是講這番話的人內心焦慮,經過一番努力,但又未能見到成績,前路茫茫,唯有把事情
理解為一個個人意志的問題,或者這樣心裏會好過一點。」她提出了一項假設:「香港人還是
很有拼搏精神,問題是個人的努力奮鬥都局限在一或兩種渠道,感覺是愈來愈擠迫,看不見出
路。」她講了很多個人經驗和感想。

訪問當日,本地一份報章有此專題報道:「進修增值『後遺症』,去年萬五畢業生,滿街碩
士,多過大學生」。據該報道所展示的統計數字,2006年於本地8所大學畢業的本科生有20,140
人,碩士生15,035人;2004至06年間,每年畢業之碩士生平均數為12,719。本科與碩士畢業生人
數的差額,已由2004年的8000左右降至2006年的5000多。當然,上述統計乃粗略數字,未有將
不同類型的碩士課程分開點算,但基本上已反映出受訪者的處境。她34歲、已婚、雙職家庭、
育有一名4歲的女兒、大學畢業後已先後完成3個進修課程。由於主題涉及教育,訪談中她也問
我的狀况。我笑說:「我在80年代中期已擁有兩個哲學碩士學位,曾經很驕傲地向朋友表示,
若然成立一個雙碩士俱樂部,當選會長應該沒有什麼難度,因為會員實在寥寥可數。」今天,
情况完全不一樣,說「滿街碩士」(當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並不誇張。而這也就是受訪者反過
來向我提出問題的原因:如果進修(公餘或甚至暫時放下工作)可以理解為「獅子山下精神」的
一面或反映出該精神的其中一項指標,則我們有理由相信30世代及更年青的香港人依然拼搏。
他們的實際行動不是已經反映港人未失去鬥志嗎?拼搏的港人為什麼還總是一天到晚在談「獅
子山下精神」?

明顯地,進修本身並不能為那些依然拼搏的港人消除心理壓力。這是一個「文憑社會」的內在
矛盾——教育普及,學歷普遍提升,只會令進入職場的門檻提高,造成社會流動機制的制度
化,而這反過來又會令社會人士為了提高在勞動市場上的競爭力而增加對學歷的需求。在這個
循環過程中,文憑、學歷會因為供應增加而快速貶值,而個人的進修增值行動在你追我趕的情
況下,無論如何努力,仍不能避免會落後於形勢——即整體文憑的市價貶值比個人提升學歷水
平的速度高。在眾多參與進修的學員當中,不少只為擴闊眼界、提升自我,但更多是為了提高
在職場上的競爭能力或希望通過進修而轉上另一種事業發展的軌道。對於後者而言,進修增值
成為了新的心理壓力的來源——在學歷競賽上,只有少數是贏家。

當然,文憑貶值乃「文憑社會」的普遍現象,並非香港獨有。學歷來身是一種「位置對比的物
品」(positional good)——它所產生的效用不在乎個人擁有多少,而是由周邊其他人擁有多少所
決定。學歷這回事沒有所謂擁有幾多才夠,而是要視乎競爭對手是否擁有更高或更受重視的學
術背景。文憑競賽本身就是一次集體挫敗。香港特殊之處,是在文憑競賽的過程中,特別重視
策略(於是當某種手段被視為「必殺技」時,大眾立即緊隨其後)和講求實際成效(亦由於經濟回
報未如理想而大失所望)。港式「文憑社會」較其他社會更趨向於單一化——修讀以授課為主的
碩士課程快速成為「潮流」是近期趨勢之一;而在近20年裏,接受過商科訓練的成為了人口中
的多數(據2006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具中學以上教育水平的人口中,32.3%修讀商科課程,實
際數目為439,085人,較1996年的數字上升122.3%)。香港的情况是大量人士沿同一途徑,以同
一種方式,朝著同一方向猛衝,結果造成「社會擁擠」(social congestion)。這是一個大多數人
都不會快樂的「遊戲」。

回到受訪者的問題,面對這樣的一個競爭環境,她自覺需要為女兒早作準備,及早「武裝」起
來,應付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淘汰賽。她為女兒選了樂器,正式開始在她身上作文化資本的投
資。她也知道這種「資本」也一樣早已貶值(2004/05年間在港參加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合委員
會術科考試人數為72,670,較2000/01年間的49,987人上升45.4%),但作為一種工具,始終覺得
要人有我有。無奈之後,繼續無奈。談談「獅子山下精神」,將問題轉移到個人意志之上,可
能是深層焦慮的表現,多於對某種價值的追求。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或者「獅子山下精神」之所以引來各種想像,是因為我們對「獅子山下」
時代有美好回憶。我在「今天成為中產階級又如何」(《明報》2007年1月29日)一文裏提過,市
民在七八十年代時感覺良好,不是因為殖民管治深得民心或人人成功,而是對不同的人而言,
有不同的發展機會和路徑。雖不平坦,但各形各色,存在各種可能性。現在,過度的工具、策
略性思維反而將整個社會變得單向、平面。曾經較為多元化的香港社會,已逐漸變為獨沽一
味。繼續這樣走下去,是出路?還是死胡同呢?

*-*-*-*-*-*-*-*-*-*-*-*-*-*-*-*

陳成斌﹕從美國選舉人團看香港選委會──寫在特首選舉之後

【明報專訊】作者為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哲學系博士生,研究範
圍為政治哲學

特首選舉塵埃落定,以800人來代替(而不是代表)香港700萬人選特首,難免被稱為小圈子選
舉。然而,常被稱為(或自稱)民主老大哥的美國,總統和副總統亦是由一個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選出,而且人數更少,只有538。當然,美國的選舉人是普選出來的,跟我們800位尊貴
選委不能相提並論。然而,既然美國有普選,為什麼還要有這樣一套奇怪的選舉人團制度,令
總統只是間接而非直接選舉出來,更令得在罕有情况下會出現普選票較多的候選人飲恨(如2000
年的戈爾)的怪現象?研究美國這個制度,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改進香港的選委會及其相關的選舉。

首先,我們要了解美國選舉人團的一些基本資料。美國選舉人的總數是逐州計算的,再加上華
盛頓特區3名選舉人名額,總數為538名。儘管每州的名額大約是按當地人口計算,但為了保障
人口稀少的州份,因此如阿拉斯加等州亦至少有3個選舉人名額。這樣的計算方法導致全美國的
普選票不是票票等值(也就是一些小州,如阿拉斯加,每名選民的選票在比例上比較重要),這
也是為什麼布殊在2000年時會輸掉普選但在選舉人團中勝出的原因之一

選舉人團在保障聯邦制

為什麼美國有這樣一套複雜而繁瑣的選舉制度?一個實際的原因是,美國立國初期已是疆域遼
闊的國家,而那時交通和通訊都不方便,故不能直接普選總統。而更深層次的理由卻是美國的
聯邦制度須以州為單位。美國聯邦的建立,是基於各州(英文是state,其實有國家的意思)本身
願意共同放棄一些主權權力(如外交、國防等),讓聯邦政府得以集中行使這些權力。另外,從
美國的開國先賢著作中(如《聯邦黨人集》Federalist Papers)得知,他們思考的聯邦政治制度偏
重權位分散、互相制衡、尊重法治等特色。既要以州為單位,又要留意權力制衡等問題,故美
國一開始時並未曾有普選制度。若我們把普選定義為婦女也有權投票的話,美國的普選其實只
有少於100年的歷史。

這些美國總統選舉制度的資料和港人有什麼關係?答案自然是香港的選舉委員會。其實香港選
委會比美國的選舉人團權力大得多。800選委既可自己決定選誰當特首,甚至可選擇港區人大代
表。然而,選委會的理論基礎在哪兒?香港既不比美國有遼闊的疆域(香港人口密度倒是世界最
高的),亦沒有以州為單位的問題(哪個選舉委員會以為自己選舉時是只代表沙田而不代表旺角?)。
剩下唯一可比較的,或許就是權力制衡的設計。

美國的選舉人團需要兼顧選民和各州的勢力,而香港選委會亦以「具有廣泛代表性」為組成方
法的標準,也因此分成4個組別。但這便是讓各界能廣泛參與的設計嗎?美國的普選票雖然並非
票票等值,但究其原因,亦可算是保障了偏遠地區和少數族群的聲音不致完全被大眾聲音掩
沒。制度上能否充分達到這種保障或許有商榷餘地,但背後的理論基礎卻還可說得過去。可
是,香港選委會的設計不僅無法保障弱勢聲音,而是大部分港人根本不會在選委會內有聲音!
據說,選委會的「廣泛代表性」其實只代表了大約10萬港人而已。美國的普選雖未必能做到票
票等值,但至少是人人有票呢!

其實說了這麼久,問題還是在於有沒有普選。選委會不論是400人也好(特區剛成立時),1600人
也罷(年多前政府的政改方案),問題不在有多少人「代替」我們選舉特首甚至人大代表,而是
他們能否「代表」我們。不論選委會是以職業、功能,還是地域來劃分選區,都不是最基本的
問題。最基本的問題是,為什麼有些港人可以投多些票,有些港人一票也沒有?

特首選舉落幕了,選委會的組成和職能的討論卻剛開始。2012年特首選舉應否保留選委會,又
或改為提名委員會,相信將是爭論的焦點。從美國的選舉人團組成方法來檢視香港的選委會未
來之路,答案恐怕只得一個,就是如果真的要保留選委會,那香港的選委應該全是由港人普選
出來的,而且應該依照普選的結果選舉特首。亦只有從普選出來的選委會,其存廢才值得我們
去深思。

>>April 3, 2007 at 4:19:28 PM GMT+8


<<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

 


廣告

讀者留言

路人留言   |

Eric,我不是路人,而是你日記
>>April 24, 2013 at 11:58:16 PM GMT+8

除褲, Please come
>>April 18, 2013 at 10:12:31 AM GMT+8

hi,你好&#21526;,我係
>>September 15, 2011 at 9:16:22 PM GMT+8

本人絕對係100%路過, 被馬嶽
>>May 11, 2009 at 9:03:24 PM GMT+8

eric, 幾年前睇過呢度由4月
>>April 19, 2009 at 9:40:53 AM GMT+8

哇~香港D細路攪成咁 <br>因
>>July 3, 2008 at 4:42:38 AM GMT+8

嘩~ <br>我買左高路斯同雲佬
>>June 11, 2008 at 9:57:03 PM GMT+8

哈, 我反而覺得咁種狂熱民族主義
>>May 5, 2008 at 9:55:21 PM GMT+8

o係網上仲睇到另一單料~~ <b
>>May 4, 2008 at 8:15:24 PM GMT+8

全日都係只見五星旗, 不見五環旗
>>May 3, 2008 at 2:39:45 AM GMT+8

XDD~~
>>April 6, 2008 at 11:01:03 PM GMT+8

睇唔睇到我用邊隻手指 XDD
>>April 5, 2008 at 7:29:14 PM GMT+8

呢件事令我唔太明......其實
>>March 17, 2008 at 2:26:29 AM GMT+8

絕對唔存在"忽然有米"呢回事,只
>>February 15, 2008 at 6:12:51 PM GMT+8

咁似無線專輯報過既內容 ge..
>>December 28, 2007 at 5:09:07 PM GMT+8

我覺得o係近期電視同報紙提到有關
>>December 3, 2007 at 12:42:11 AM GMT+8

下屆你會選嗎?
>>November 12, 2007 at 8:47:27 PM GMT+8

不如plan多次巡遊la, 反正
>>October 22, 2007 at 9:42:18 AM GMT+8

真有趣的大學生活... <br>
>>August 11, 2007 at 12:47:25 PM GMT+8

林伯呀!~佢在我條村好受歡迎ga
>>July 17, 2007 at 5:53:58 PM GMT+8

我地南山&#37032;大排檔星
>>June 26, 2007 at 10:48:37 PM GMT+8

新會歌? <br>愛多八十年啦~
>>June 18, 2007 at 12:35:58 AM GMT+8

唔同人有唔同&#22021;故事
>>June 17, 2007 at 4:02:39 AM GMT+8

利物浦人夢想十一個 carra,
>>June 9, 2007 at 3:38:13 AM GMT+8

o個位我估係小朋友姐, o個度某
>>May 19, 2007 at 7:58:17 AM GMT+8

Eric, 你send俾我o既p
>>May 13, 2007 at 9:01:03 AM GMT+8

since i have see
>>April 29, 2007 at 2:26:07 PM GMT+8

我好失禮你咩!?
>>March 23, 2007 at 12:16:33 AM GMT+8

袋巾作客小勝煲呔, 下次係中立場
>>March 1, 2007 at 11:18:45 PM GMT+8

我反而係右傾...
>>February 19, 2007 at 6:50:08 PM GMT+8

Alan 係咪唔記得香港有個區議
>>February 19, 2007 at 12:33:28 AM GMT+8

唔該哂charlie, 我諗我都
>>February 12, 2007 at 12:04:40 AM GMT+8

理科書一般都係返自己大學書店度買
>>February 11, 2007 at 8:22:43 PM GMT+8

Eric, 有個問題想請教下你,
>>February 11, 2007 at 10:57:56 AM GMT+8

唉...睇到o個張相...一個個
>>February 7, 2007 at 1:43:30 AM GMT+8

估唔到你會支持小圈子選舉
>>February 3, 2007 at 8:01:23 AM GMT+8

Warnock 由 liverp
>>January 24, 2007 at 9:26:26 AM GMT+8

好有 FM feel
>>January 16, 2007 at 8:55:42 PM GMT+8

早走見唔到沈嫂, <br>真係
>>January 6, 2007 at 12:05:19 AM GMT+8

大陸係度大玩國家概念, <br>
>>January 3, 2007 at 12:33:48 AM GMT+8

VPN 返中大再 connect
>>January 2, 2007 at 12:56:23 AM GMT+8

過多四十年會點呢... <br>
>>January 1, 2007 at 3:04:48 AM GMT+8

拆禮物晚幾乎出文怒罵紅魔堅
>>December 31, 2006 at 11:03:55 AM GMT+8

你果下落地撲波真係幾施文打ars
>>December 30, 2006 at 12:04:23 AM GMT+8

好彩仲有呢度!~ 草聯隊友聽日2
>>December 28, 2006 at 1:32:44 AM GMT+8

好慶幸仲上度你e個網......
>>December 27, 2006 at 6:19:08 PM GMT+8

我有同學覺得蔡生好風趣
>>December 18, 2006 at 10:22:14 PM GMT+8

"我o既心態係難得用書院錢搞聯誼
>>December 15, 2006 at 11:40:00 PM GMT+8

好似話讀書係其中原因
>>November 29, 2006 at 5:59:07 PM GMT+8

陳潔文小姐(kit)將於本年十二
>>November 28, 2006 at 7:38:03 PM GMT+8

人氣: 240162

Design & Scripting by ShowHappy.Net